英利:向賣可樂一樣賣光伏——噱頭,標題黨?
作者:金宏星
這是看《中國機電工業》雜志2011.4總328期封面,給我的直觀感受!英利給國人感知最大的是贊助了2010南非世界杯,從這次贊助,讓更多的國人,尤其是球迷朋友認識了一家位于河北的光伏發電企業。我是之前就知道大名鼎鼎的英利光伏,也清楚光伏產業的“兩頭在外”的尷尬局面——硅原料與新技術提純,以及實際終端用戶都在國外。
這次看到“英利:向賣可樂一樣賣光伏”的確感覺標題黨。眾所周知光伏產業,除了賺取點小眾眼球的、不實用的光伏小玩具外,主產業光伏電池板及發電工程都屬工業類產品,而工業產品的銷售,基本都是與政府、廠家等B2B運作,就連國內的無錫尚德的一位高管都看不透,并表示尚德不會在體育賽事上花錢。
2億元贊助南非世界杯,而且為了用“中國”、用漢字,英利跟組委掙了3個月,那為什么要這么賭體育賽事呢,為什么要做普羅大眾式的傳播呢,帶著看噱頭另一面的心態看了這篇文章,才知道英利計劃大肆進軍歐洲B2C光伏市場!英利看重的肯定是未來是歐洲市場,歐洲很多的獨棟別墅建筑,再加上德國的太陽能補貼非常高,所以才有了這個標題,讓光伏的銷售矛頭指向了歐洲家庭用戶。
雖然我們知道,廣告具有推力和拉力兩重作用,目前還是有太多的負面聲音出現,甚至一些廣告學者把英利作為了反面教材。其實我們目前還是不清楚英利的做法到底正確與否,現在也無法得知最終結論,還是要拭目以待!
我個人的看法不太贊成:
1、我認為體育賽事的贊助廣告都是被動式,足球開展,哪有心思看廣告?
2、球迷各階層都有,缺乏針對性,即使有針對歐洲市場的獨棟別墅擁有者目標,未免也是大海里撒網而已。
3、這類的“前瞻性”的營銷動作,或者類似的公關動作,一般都會有行業領導品牌來做,不談實力,而是話語權,現在搞的無論中國,還是外國,“英利是誰?”的提問者實在太多,即使有好事者搜索,也只是會有“哦,原來…”的結果,估計也是僅此而已,并不能起到其美譽度的提升。
4、綜上,這樣剝離下來的有效受眾是多少?千人成本是多少?我們是不知道,這個,英利肯定知道。
文:金宏星(微博http://weibo.com/jinhongxing)
相關鏈接: